预警!美线货运量激增300%,6月大柜再次上涨3000美元!
周一,在中美达成关税协议的当天,根据美国贸易追踪机构Vizion的数据显示,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至正常水平的三倍多。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反映了市场对新关税政策的积极反应,也标志着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至关重要的跨太平洋贸易纽带重获生机。
一、订单暴涨运费飙升
中国出口企业的负责人普遍表示,随着关税降低,订单开始迅速回升。深圳的家居企业麦吉家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莉提到,本周公司已经接到了大量订单,且客户还要求加快空运 “较重” 家居用品,这在以前是十分少见的现象。
在需求激增的背景下,美线5月底发货的船只舱位已接近满舱。同时,美森、长荣、COSCO等船公司也发布了涨价通知,每个集装箱的运价上涨500美元至1500美元不等。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周四告诉《环球时报》,6月份开往美国西海岸的40英尺集装箱现货运费已高达6000美元,较加价前的2500美元上涨了约140%。
截至5月15日头部船公司最新报价
按照美国市场相关规定,船公司每次调价都需提前30天向联邦海事委员会(FMC)报备。虽然加幅可以低于备案金额,但不能更高。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2-3个月内,每月1号、15号船东或将继续加价。
二、90天窗口期促使产业调整
随着中美互降关税的政策落地,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再次被市场验证。高盛在最新研报中指出,未来三个月内,美国进口商很可能抓住这一关税“窗口期”加速下单,集中补库存。
从侧面来看订单的迅速反弹印证了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对于企业而言,降低关税意味着成本压力得到缓解;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意味着供应更稳定,价格更加亲民。
三、短期红利与长期挑战并存
眼下订单飞涨、工厂爆单,很多企业忙得连轴转,但热度的背后,是一场由临时性政策带来的短期行情。90天的关税宽松期看似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但窗口期一旦关闭,市场风向变动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如果只顾着眼前的“抢单”,却忽视了更深层的策略布局,等到政策“掉头”时,可能会陷入节奏失控的被动局面。
对出口企业和跨境卖家来说,现在正是“两条腿走路”的关键时期,既要把握当前机遇,也要着眼中长期发展。
1、把握时间,加快节奏
利用这90天的政策红利,提前与客户沟通发货节奏,加快订单确认、打样、排产和物流安排的效率,争取更多订单在窗口关闭前完成交付。同时,关注运力调配情况,灵活选择空运、海运及中转路径,提升交货稳定性。
2、优化市场布局,避免过度依赖
此次美方关税调整虽带来了市场的“急速回暖”,但也凸显了企业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卖家可借此机会加快对中东、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渗透,寻找政策波动之外的长期支点。同时,通过与第三方海外仓合作,集中处理订单,减少多次运输和分批运输的成本,避免因合规问题导致的运营中断,从而更灵活的管理库存。
3、强化成本控制与弹性机制
航运价格的剧烈波动已对企业利润空间造成明显挤压。卖家应扩展物流合作网络,与多家服务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提前锁定价格,根据需求变化灵活选择运输方式,以争取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条件。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凌云所指出:“市场的热度固然可喜,但更关键的是,企业要在热潮中保持定力,把‘窗口期’转化为‘转型期’,真正增强自身在不确定世界中的竞争韧性。”
大件发货快,就找实力派
相关新闻
-
亚马逊新规上线,这类“营销操作”将被严格限制
出海网5月26日消息——随着7月的Prime Day 临近,亚马逊对“买家-卖家消息传递”(站内信)功能进行了重要更新。新规重点限制了非必要信... -
突发!美联邦法院“叫停”特朗普4月2日关税政策生效
据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当地时间5月28日报道,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由三名法官组成的合议庭一致裁定,总统特朗普在“解放日”宣布的关税政策违... -
卖家注意!Prime Day临近,亚马逊大面积扫号或再次启动!
2025年7月Prime Day大促愈发临近,亚马逊的“屠龙宝刀”频频出鞘,自4月底起,平台对北美、欧洲等主要站点展开大规模账号审查,波及逾万名... -
突发!亚马逊又砍卖家库容了!
出海网5月22日消息,据The Information报道,临近年中大促,亚马逊为了防止商家利用中美关税政策窗口期囤积过多库存,突然下调了部分第三... -
重要提醒!亚马逊计划将于明年停止家具和大件包裹的送货上门服务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网购习惯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件商品成为电商平台的重要品类,送货上门服务也逐渐成为标配。然而,这项看似便捷的服务背... -
注意!亚马逊美国站6月29日起,卖家自配送Prime政策实施变更!
为了持续提升买家体验,亚马逊宣布对美国站‘卖家自配送 Prime(SFP)’计划进行一系列重要调整。实力派将从核心履约规则、SFP试用与合规...